小說王耽美小說網

第十二章、改制

關燈
數日後,長安朝廷雨點一般頒下多道旨意。

首先,期以三月中旬,大駕還洛。

其次,升長安為西京,任裴該為留守,並加大司馬銜——反正前任王浚都已經涼透了——仍領大都督、錄尚書事,於長安尋機進討上邽司馬保。這等於是在關中設置了行臺。

所謂“行臺”,就是“行尚書臺(省)”的簡稱——“行”有流動、臨時之意。自魏晉以來,朝廷重臣出師或者出鎮,國家大事若不能由中央獨斷,而必須匯報給在外的重臣知道,則往往加行臺之號,等於多設置了一個臨時政府。因為主要政務都出自尚書臺(省),因而後來逐漸成為通例,凡尚書省主官在外者,則必建行臺。

好比說當日東海王司馬越官至太傅、錄尚書事,則其離洛陽而出鎮於項,即設行臺——不設也不行,司馬越幾乎把朝中重臣一多半兒都帶走了,則洛陽政府還怎麽管事兒啊?

此後洛陽城破,晉懷帝被擄,於是荀藩在河陰設行臺、茍晞在倉垣設行臺、王浚在薊縣設行臺,都算是臨時政府——因為尚無新天子踐祚,所以不能夠真立朝廷、建尚書省。

如若天子歸洛,裴該留鎮長安,但仍然保留錄尚書事的頭銜,則必建行臺。不過裴該如今的職位和權力都可與當日司馬越相拮抗,他卻不肯象司馬越似的,把多半兒重臣都綁在身邊——實話說就連老丈人荀崧他都不想多見——而讓完整的尚書省班子跟隨天子前往洛陽。意思很明確,我雖名為錄尚書事,實際只管西京留守事,雖名為都督中外軍事,實際只領關中兵馬。

那我都這麽讓利了,則對於關中軍政,荀組、祖逖你們不好意思置喙了吧,應該由得我想怎麽搞就怎麽搞了吧?

升晉裴該的同時,也加司徒梁芬和驃騎將軍祖逖平尚書事,拜散騎常侍裴嶷為雍州刺史,拜裴軫為上洛郡守。

關中群臣,多有升賞,河南百僚則多不領朝職,唯進祖約為尚書。則待天子還洛後,中朝重臣自祖逖以下,乃是太尉荀組、司徒梁芬、尚書左仆射荀崧、右仆射華恒,以及尚書梁允、荀邃、組約、鄧攸、殷嶠、李容,此外還有門下侍中梁浚、宋敞和散騎常侍華輯、嚴敦。

為天子聘梁浚侄女為後,待歸洛後即擇吉日大婚。

此外,命右衛將軍裴丕率兩千軍屯紮河南,以為洛陽之護——裴丕麾下,一半兒是舊徐州軍老卒,如今多家河南,一半兒為關西新收編的兵馬,且特有“涼州大馬”二百騎,可以極大增強軍隊的機動性。

詔命既下,人心大定,眾皆踴躍。而且大家夥兒也都瞧明白了,裴公雖然交出了天子,卻進位大司馬、西京留守,建行臺,則其於關中的權勢更為穩固;加上朝中重臣,幾乎一半兒代表西人利益,一半兒代表東人利益(這一半兒還泰半為裴該舊臣),態勢均衡,估計是裴、祖二公討價還價的成果。

且在裴該進位,並將裴彬、裴暅塞入尚書省,裴軫、裴丕環列都邑,諸裴盡皆顯赫的同時,祖約也得任尚書,則祖逖平尚書事,手握天子,其位隱隱超邁太尉荀組與司徒梁芬,坐穩了朝中第二把交椅。此後天下高門,或將無過於裴、祖矣。

此前亦多有識之士,擔心雍、司兩州就奉駕還洛之事而起齟齬,於國不利,甚至於還有謠言傳出來,或道司州軍將進逼華陰,以“迎”天子,或道裴公欲塞華陰,且請詔命討伐祖逖……等到此番詔書一下,人心方定,都慶幸重臣和睦,上下一心,則國家振興有望。

不過就總體而言,在輿論上,裴該得分要遠高於祖逖。此前不少士人懷疑裴該將效司馬越、索綝之行,勢不能久,就此方才釋然,紛紛走出他們的隱居之所,或長安,或洛陽,投謁請仕。

司馬鄴大駕起行,東歸洛陽,在梁芬、荀崧的主持下,祖逖、荀組的迎接下,儀仗輝赫、聲勢浩大,仿佛是在明告天下臣民,國家日益強盛之勢——自也不必冗述。

且說裴該送走了皇帝,轉過臉來,便即召見一名遠來之人——乃是河東汾陰的豪族薛濤薛大淵。

薛家派人來跟裴該聯絡,本在情理之中——此前裴該也曾多次遣人密往河東,聯絡聞喜本族,雖然都被胡人給堵了回來,間中亦與薛氏有所溝通——然而薛濤自己喬妝改扮,秘密西渡,直抵長安,卻大大出乎裴該的意料之外。

薛濤申以投效之意,並且說:“我本裴氏婿也,欲請裴氏致書,拜謁裴公,惜乎不得……”隨即就把裴碩的擔心和理由,大致解說一遍——“屢請而不得書,本不敢行。今聞裴公歸天子於洛,獨鎮關中,天下鹹謂為賢相,雖漢之蕭、陳無以過。臣仰慕之誠日切,是以貿然來謁……”

實話說若非從裴氏那裏始終得不到介紹信,薛濤是絕不會親自過來的,而既然空著手,若不親身前來,豈見誠意,怎麽可能得到接納呢?終究他本人都是白身,那若再派個同族過來,有什麽資格拜見裴該?

其實裴該欲得汾陰薛氏久矣,只是一時聯絡不上同族,又為朝中瑣事牽絆,所以招納薛氏還提不上議事日程。等到薛濤親自跑來謁見,裴該當即盛情款待,全無薛濤擔心的世家重臣慣有之倨傲姿態。薛大淵不禁暗想:果是賢相……我這回算是來對啦!

裴該乃問薛濤:“平陽知我歸天子於洛之事否?做何評價?”

本國人的評價,見粒米而可知太倉,長安內外士人是怎麽想的,估計全天下晉人也都怎麽想。但是胡漢方面,對此又有何看法呢?薛大淵你知道不知道?

薛濤點點頭,說我有所耳聞——“前還洛之詔下,消息報至平陽,晉戎諸臣……諸逆皆蹙眉,雲我晉君臣和睦、重臣齊心,必為胡之大患。還有人跑去奉勸劉粲,說晉無失德,不可遽圖,當固守黃河天險,以待時勢之變。然而劉粲卻道……”

說到這兒,略略停頓一下,斟酌辭句。裴該笑笑:“卿但明明白白覆述劉粲之語可也,不必曲飾。”

薛濤大著膽子回答道:“劉粲雲:‘汝等皆雲裴該是晉之忠臣,我卻不信,世間焉有至公無私如此之人乎?即彼父裴……’”頓一頓,終究還是把裴頠的名諱給咽了——“彼雲即先裴公亦無如此心胸。劉粲乃道:‘裴該不過是自欲王關中而已!’”

裴該聽得此言,不禁莞爾。就聽薛濤繼續說:“人皆不信,劉粲便雲:‘且觀裴某之政,若彼一從於舊,是無野心,我當自抉雙目;若彼跋扈妄為,擅改舊制,則必欲王關中無疑!’”

裴該再也忍不住了,不禁手撚胡須,仰天大笑起來。他嘴裏不說,心裏卻想:不意劉士光倒知我啊,果然最了解你的人,往往都是你的敵人。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司馬鄴前腳才走,裴該後腳便以大司馬、大都督的身份,承制出臺了一系列嶄新的規章、政策。

首先按周禮“大國三軍”之義,將各營兵馬統合為前、中、後三軍。大司馬前軍合“雷霆”、“武林”共五營,以郭默為前軍帥、陸和為前軍佐、裴度為軍司馬;大司馬中軍合“劫火”、“騏驥”、“灞上”共七營,以裴嶷為中軍帥、甄隨為中軍佐、胡焱為軍司馬;大司馬後軍合“厲風”、“蓬山”共六營,以陶侃為後軍帥、劉夜堂為後軍佐,裴寂為軍司馬。

各軍皆可自行招募士卒,送長安整訓後編入現役,每營的總額放寬到五千。

——裴該確實打算以關中沃野,供養十萬虎賁之師。

其次以士人流亡、遷徙過多,各郡國中正亦多缺額為辭,暫停中正品評,恢覆漢代的薦舉制度,要求各郡國守相歲舉孝子、廉吏、博學、鴻才,總額二十,各軍帥、佐、司馬歲舉勇銳、知兵,總額十人,均公車送至長安備考。裴該把後世科舉制度的某些條文硬性塞入,凡人才均須分科目筆試(勇銳尚須試弓馬)、面試,不問出身,但看才學,通過者始有為將、為吏的資格。

其三,丈量田土,核查隱戶,杜絕逾制。此前趁著動亂,很多豪門大族往往多占田畝,逼佃為奴,如今要求他們把逾制的奴婢放為平民,把逾制的田地歸還官府——只是過去為了屯田答應商借的,暫不沒收,以免有朝令夕改之嫌。

至於家宅、服裝、車馬等逾制之事,裴該則一概不論。對那些有錢且肯消費的人,不論身份、地位,只要你別戴著梁冠、偽造印綬出門,哪怕自己跟家裏穿戴起來顯擺過癮,一切隨便。這算是給很多豪門留了面子,作為限田、限奴的補償。

當然啦,最為擁戴這條新政的,還得說是此前毫無社會地位的商賈。而對商業,裴該唯定鹽、鐵專賣,糧食限價,其餘商品可以任意流通,收取交易稅十分之一,各地都不許私設關卡額外征收。

再懸榜以召擅長農田、水利、畜牧、機械、醫藥等諸技的人才,不論前為工、商還是農人,不分晉、戎,一旦試用有效,便即授予九品職祿,供奉長安。作為“立木賞金”的表率,首先得授為吏的,正是那位吳地商人郁翎。此前郁翎奉命前往梁州購糧,果然陸陸續續運了上萬斛糧谷返回長安來,裴該乃以官品為酬,並賜錦袍。

他還生怕商賈們害怕政策很快會變,不敢逾越國家制度,所以啊——郁子羽你先把這件錦袍給我穿起來招搖過市吧。

在《晉律》之外,由裴嶷主持,另外編訂《長安行臺諸事補闕》,對於某些條文加以修改,並且要求各地守相、長吏,斷案根據都要先與《補闕》相合。

這種種政策,自然會遭到來自下屬的各種諫阻——甚至於裴嶷——對此裴該不厭其煩地加以開導、譬解,說如今關中兵燹初息,正當用人之際,我這才不問門第、出身,廣泛招納人才。當然啦,你們也別擔心,我本身是世家出身,不可能過於傾向寒門的。他還拿曹操作比:“昔魏武數頒《唯才是舉令》,不問細過,但觀才能,待北方初定,始用‘九品中正’,正此意也。”

意思是,我這是為了富國強兵而暫時出臺的臨時性舉措,等到天下——起碼關西——太平了,自然要改回舊制,九品中正也必然恢覆。

——當然了,到時候是否恢覆,到時候看情況再說,即便我今天口頭承諾了,將來也可以當做放那麽一種不文的氣體。

裴嶷擔心裴該的步子邁得太大,將會受到世家的抵制,導致政令難以暢行,對此裴該的解釋是:“時不我待,且今日若不行新政,異日恐更將為難……”

“八王之亂”和“永嘉之亂”,給正在蓬勃興起的世家大族以沈重一擊,此後他們只能僑居江南去占田養奴,發展莊園經濟。而在北方,殘存的世族被迫與新興胡漢軍閥聯手,相互妥協,以求共存,一直到北魏時期都不能算真正興旺起來——比起江南世家,屁也不是。

隋和唐初的短暫和平局面,國家政策從武功日益轉向文治,本來給了這些世家以重振的機會。可惜時移事易,新朝不再需要傍著世族來穩固統治,於是到了武周前後,世家政治終於徹底讓位於官僚政治。

所以裴該覺得,關西的世族勢力本來就單薄,再經兵燹,如今正是他們最虛弱的時候,況且自己一舉而平定全雍,頗炫耀了一番赫赫武功,則若不趁此時機更制,等到關西世族緩過勁兒來再動手,阻力必然更大。

裴嶷頗以裴該所言為然——他雖然同樣出身世家,且並無背離本身階層的意願,但世家也不是鐵板一塊啊,別家衰敗關我屁事,只要我裴氏牢固不搖就成了唄——為此經日籌謀對策。最終在反覆考慮之後,前來建議裴該:“昔王莽托古改制,其法雖荒謬,亦頗蠱惑當時;則今文約欲更舊制,亦當有所托也……”
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